1.接报信息
在接到医疗器械安全事件的投诉、举报或信息披露通报时,应询问并迅速确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数、经过、有无伤害或死亡。形成准确、清晰的记录,并向主管领导报告。
2.现场调查
主要是调查发生的事件与医疗器械之间的关联性,在确认事件发生之前曾使用过医疗器械的情况下,不管是否是医疗器械的原因造成的,都应立即展开现场调查。
(1)控制医疗器械
如果已经造成伤害或死亡,应对与患者所使用的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医疗器械依法进行查封扣押。如果尚未造成伤害,但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对与患者所使用的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医疗器械依法进行先行登记保存。并对使用剩余的医疗器械或包装作为证据进行采集。
(2)抽样
对与患者使用的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医疗器械及使用医疗器械同厂家、同型号、同批号的医疗器械进行现场抽样。
(3)询问
现场询问医护人员、患者或患者家属,了解所使用医疗器械的名称、剂型,医疗器械使用的经过,事件所涉及的人数等情况。并形成询问笔录,请被询问人签字确认。
(4)调查
主要是调查医疗器械的来源、储存环境、流向,对可以证明医疗器械来源和储存环境的文件材料作为证据调取。同时填写《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表》,对医疗器械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的症状进行调查。
3.先期处置
在现场调查的同时或结束后,根据事件发生、发展情况进行的应对处理。
(1)告知事件的受害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对是否是医疗器械原因造成的伤害会有明确的调查结论,抚慰受害人的情绪。
(2)通知医疗机构停止相关医疗器械的使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并做好救治工作。
(3)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现场调查的情况通报卫生主管部门。
(4)必要时派员守候现场,跟进事件的发展,并随时报告。
(5)将现场调查和处置的情况报告部门主管领导。
4.评估研判
由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已经了解掌握的情况,依据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迅速对发生的事件是否属于医疗器械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属于哪个级别的事件进行评估、研究和判定
医院的检查和设备应该是看病工具,不能收费是个新思路,但据目前医院的经营体制是行不同的,只能要求适当降低医院检查费用,减少对患者的过度医疗带来的高皍的医疗费用。
首先,医院购置的医疗设备是医院花钱购置的,有些设备价格还很高,国家现在又不承担医院设备购置费,医院不收仪器检查费用肯怕投资成本都难以回拢。由其现在医院实行的是市场化经营模式,讲究投入与产出(效益)。这样就更不可能医院所有检查实行免费了。但是,医院的医疗设备的检查费用有点过高,大部分医院把医疗设备作为主要挣钱来源,把投资与收益变成严重不正比,有些设备的实际使用收益是投资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反正仪器不坏紧的用,不讲究仪器的基本寿命和实际投资的多少。
本应该医疗设备的投资应参照国有企业设备投资管理办法,实行设备投资由收设备折旧费用逐年回拢设备投资费用,到期报废的管理办法。这样,只收折旧费用对医疗设备检查费用就有很大的降费空间,而且医院也能回收设备投资成本,是真正的
体现公益性质的根本途经。
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医院经过评审,确定为三级,每级再划分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级别,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实行机构领导、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
一、分管院领导
分管院领导直接负责,并依据机构规模、管理任务配备数量适宜的专业技术人员。分管院领导作全院资金的预算管理、统筹安排。
二、设备科
医疗设备科是全院医疗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参加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全过程。负责医疗设备的规划调研、立项论证、申报审批、合同签订、安装验收、维护保养、培训使用、报废鉴定、配合财务部门完成医疗设备的调拨使用及报废报批工作。
三、使用科室
使用部门应当设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在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医疗设备日常管理工作。
医院的医疗器械建立档案的流程:
1、合同的归档
采购档案是大型医疗器械档案的第一项,包括医院的审议项、考察记录、招标书、投标书、购买合同书等各项前期工作中形成的文字资料。购买合同及其附属条款是对购买双方权限、义务的说明。在以后的产品使用过程中以及监测、维修等各方面工作中,涉及到许多的方面都要以合同所要求的权限为准则,所以前期合同的归档是至关重要的。
2、建立大型医疗器械档案管理制度
在医院档案室设立大型医疗器械档案专柜,并有专业级技术人员进行管理。档案管理采用按“分类”管理的模式,为每项设备的价值超过10万元的大型医疗器械建立“专项档案”,每项一宗,分年度、分目录管理。
3、监测记录
将所有的检查记录进行归档化管理,然后进行技术比较,我们可以测算出大型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和老化程度等各方面的指标,同时,检查还可以督促各科室的器械使用和维修,使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的技术状态,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功能。
4、报废记录
主要是针对那些严重损坏而又无法维修做报废处理设备的档案管理。这种仪器设备应有严格的报废申请书,经有关部门鉴定后方能做报废处理。这涉及到国家固定资产,可制约流失及其他不正之风。
5、大型医疗器械档案的后期管理
医院的大型医疗器械档案由专人进行管理并负责后期的监测和维修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并由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科室、医学工程部等进行积极的协助和协调工作。在借阅方面,医院制定了严格的档案借阅制度,规定了借阅档案人的范围、时间、归还制度等多项内容。
6、维修记录
将故障维修的情况详细的记录到档案中,可以方便日后的工作中进行查询,同时也可以保证零部件的补充,避免造成闲置、积压和浪费。医院将每次的维修记录分为日常维护记录、大型维修记录和报废记录分别进行整理归档。
7、日常维护记录
日常维护工作主要是一些价值和科技含量较低的医疗器械或者是一些大型医疗器械的低级故障。在维修档案中详细记载故障的时间、维修人员姓名、所维修的部件、使用更换的零部件、故障是否排除、验收人员等。
8、大型维修记录
在此类维修档案中要详细记载故障的时间、原因,售后服务部门所指派维修人员姓名、所维修的部件、使用更换的零部件及其制造商、故障排除时间、验收人员、维修后使用情况等各项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完善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以后我们的器械维修工作提供有力的文字参考资料。
具体格式:
大型医疗器械档案的建立,以“台件”归档。自立项采购开始,招标、采购、到货,验收,大型医疗器械的说明书、工作图、线路图、监测记录、维修记录等都分目录归档到同一大型医疗器械的档案中。
01
医疗废物的分类
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病理性废物。
02
感染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指的是: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处理方法:
1、用黄色带盖医疗垃圾桶收集,并套专用黄色医疗垃圾袋。当容器3/4满时,垃圾袋封口并贴上专用标识。
2、微生物实验室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 在产生地用压力蒸汽灭菌后再按照感染性废物收集。
3、废弃的尿液、胸腹水、脑脊液等标本可直接排入有污水处理系统的下水道。
4、废弃的血液、血清、粪便标本,及其他感染性废物放入有医疗垃圾袋及带盖医疗垃圾桶内。
5、输血袋应在输血24小时后,单独收集于黄色医疗垃圾袋。
6、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废物(含生活废物)应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密闭包装。
03
损伤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指的是: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1、废弃的金属类锐器,如医用针头、缝合针、针灸针、探针、穿剌针和各种导丝、钢钉、手术锯等。
2、废弃的玻璃类锐器,如盖玻片、载玻片、玻璃安瓿、破碎的玻璃试管。
3、废弃的其他材质类锐器,如一次性镊子、一次性探针、一次性使用塑料移液吸头等。
处理方法:
1、损伤性废物(医疗锐利器具废物),装入印有医疗废物警示标志的黄色利器盒,在盒体侧面注明“损伤性废物”。注:选择合适规格的利器盒,装满3/4即封口转运。
2、满盛装量的利器盒从1.5m高处垂直跌落至水泥地面,连续三次,利器盒不会出现破裂、被刺穿等情况。
04
药物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指的是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
恒林(广州)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提供酒店回收,空调回收,电脑回收,库存物资回收,稀有金属回收、设备回收、废旧回收、物资回收、有色金属回收、各种废品回收等,可提供上门回收服务,欢迎来电咨询。
我们以诚为本的经营理念,诚信合作、机械设备价高同行,服务大众,具备多年回收经验,专业人员上门估价,价格合理。我们将竭诚为各公司及工厂提供快速热情周到服务,欢迎您的来电!15989003408
联系人:张先生
手机:15989003408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70号